欢迎您!    收藏网站旧站入口OA入口English
急诊电话:
(020)38688102

联系我们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13号

020-38688888

510630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动态

精益求精 椎间盘突出患者重获健康——我院骨科成功开展脊柱内窥镜手术

发布者:系统主管       发布时间:2014/06/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影响人体运动功能的退行性疾病,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目前最微创的直视下腰椎间盘摘除技术。我院骨科西区广泛开展MED技术以来,从2013年成功开展经皮内窥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日前,骨科西区脊柱微创团队又在原有手术基础上,精益求精,增加了新的椎板间入路的方式,成功为一名来自增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经皮内窥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手术效果非常令人满意,患者术后症状已经完全消失,术后第二天可以佩戴腰围下地行走,术后第四天患者已顺利出院。

来自增城的聂先生,由于工作原因,累积下了腰椎盘突出的毛病,常年腰痛。近期,腰痛症状加剧,同时出现左下肢疼痛难忍,活动后腰腿痛加重,卧床休息后无缓解,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极为不便。他慕名来到我院骨科就诊治疗,住院期间给予牵引、脱水、消炎等保守治疗措施后,患者腰腿痛症状无明显好转,与聂先生沟通后,决定采取手术治疗。

患者腰椎X片、CT及核磁共振检查提示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节段是在第五腰椎和骶椎间的椎间盘(即L5-S1节段),在L5-S1节段由于髂嵴、腰椎横突及小关节突的阻挡等解剖原因,如采用椎间孔入路手术方式,会给穿刺和手术过程带来困难,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好比在墙壁上钻孔,遇到了坚硬的阻碍物,钻头便无从下手。

术前的科室讨论会上,在骨科主任查振刚教授、副主任林宏生教授大力支持下,主诊的吴昊副教授给出了解决难题的办法:改变入路,采用椎板间入路用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的手术方式,以避开椎间孔入路带来的困难,又能保持微创的特点。

术中,吴昊副教授与查丁胜博士按照预定手术方案,在患者椎板间隙标记部位做了仅为8mm的手术皮肤切口,成功穿刺到达椎管,显露了被突出椎间盘压迫的左侧骶1神经和突出的L5/S1椎间盘。确保工作套管保护好神经结构后,安全切除了突出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探查神经根已经完全不再受压,手术成功!整个手术过程几乎无出血,手术过程和手术下的组织结构清晰,安全可靠。术后返回病房,聂先生就高兴地告诉吴昊副教授左下肢疼痛不适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术后第二天,聂先生已经能佩戴腰围下地行走,术后第四天顺利出院。

吴昊副教授介绍,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发明后,经皮内窥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作为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中的重要组成由德国的Ruetten医生在2005年最先报道,主要用于高髂嵴和L5横突肥大,经椎间孔穿刺入路特别困难的患者,该技术近一两年才引入我国并开展。由于技术复杂,手术风险高,学习难度高,目前国内能够熟练掌握和开展该项技术的医院和医生并不广泛。椎板间隙入路是结合了椎间盘镜技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及椎间孔镜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并加以改良而形成的,通过直接从后路穿过黄韧带到达椎管内,在内窥镜可视下到达靶点,使用射频电极配合手术,更能达到修复破损纤维环的目的。由于直接从后路达到靶点相对椎间孔入路距离更短,穿刺时更容易到操作区域,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更小,减压充分,可适合多种突出类型。

知识链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微创治疗最佳方案---经皮脊柱内窥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

常用的介入手段包括椎间盘射频消融、椎间盘臭氧消融、神经根阻滞等,但上述方法均属于间接减压,疗效不确切,仅针对部分包容型突出病例,不能彻底清除脱出病变髓核特别是压迫神经的组织,脱出的髓核组织需靠人体自然吸收,时间长、痛苦大、复发率高。

开放手术治疗常用方式为: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半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人工椎间盘植入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使受压迫的神经重新获得自由的空间。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和程度(大小)以及伴随的其它问题(如椎管狭窄、关节炎等),决定实施手术的方式。手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属于直接减压,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风险高,费用高,而且也有较高的疼痛复发率(炎性刺激、血性刺激、组织粘连等原因),甚至新出现腰背部手术疼痛综合征。

因此,众多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渴望能有一种疗效确切、微创、痛苦小、恢复快、安全、简单的理想方法。微创手术方式有: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镜(MED)下椎间盘切除术、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内窥镜----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技术

1998年美国Anthony Yeung医生(美国微创学主席)首创经椎间孔YESS技术;2002年德国Hoogland教授(欧洲微创学前任主席)在YESS技术基础上提出经椎间孔THESSYS技术,使第一代脊柱内窥镜技术走向成熟。2005年Ruetten教授提倡将脊柱内窥镜用于椎板间入路,更好的扩大了该技术运用。我院骨科西区自2013年初开展经皮内窥镜椎间孔入路靶点技术,2014年又继续新开展了经椎板间入路,使脊柱微创技术走向全新的治疗前沿。

脊柱内窥镜 适应证:

1.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骨质增生所引起的脊神经根性疼痛,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

2.中央型、旁中央型、外侧型、极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者;

3.部份腰椎椎间孔狭窄患者;

4.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禁忌证:

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有较严重的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2.腰椎失稳需融合手术者;

3.过度的骨质增生者或纤维环韧带钙化较严重者;

优势:

1.手术全程在监护下完成,减少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

2.患者皮肤切口不到1cm,创伤极小;出血少,可控性强;

3.与MED技术相比,不去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神经及椎管内结构干扰少,保留硬膜外脂肪,减少了术中出血和术后椎管内疤痕组织的形成,并降低了术后发生椎体不稳的可能;

4.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疾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