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收藏网站旧站入口OA入口English
急诊电话:
(020)38688102

联系我们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13号

020-38688888

510630

当前位置:首页 > 本院动态

我院潘集阳课题组获批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项目

发布者:系统主管       发布时间:2022/12/20

2022年10月,国家科技部公布2022年度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专项名单,我院睡眠医学中心潘集阳主任团队与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大学以及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合作,作为课题二负责人,参与的“失眠障碍的智能诊疗模式及其疗效评价研究”项目成功入选,项目总经费1500万,潘集阳教授团队获批经费386万。此次立项,将通过强化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创新的方式,实现失眠障碍远程认知行为干预新方案建立、潜在机制发掘、防治新靶点研发和数字化健康医疗大数据深度融合,是失眠障碍疾病诊疗史上的又一重要突破!

失眠障碍患病率高、复发率高、共病率高,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助眠药物和失眠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是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法,但药物不良反应多且存在滥用风险,不适合长期使用。非药物治疗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的长期疗效优于助眠药物,但在目前传统临床诊疗模式中,因其治疗效率低、成本高且只能由长期训练、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和医师完成,故其普及性较差,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因此,为不同失眠障碍患者提供可及性好、个性化的CBTI是失眠障碍治疗的关键。本项目的核心技术在于通过对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训练等联合治疗方式进行创新,创建失眠障碍实时远程认知行为干预新方案,并采取随机对照试验以期明确CBTI干预效果、作用机制、疗效预测和疾病转归关键。

据悉,本项目致力于针对失眠障碍的CBTI这一人工智能化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评估,同时也为失眠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具有创新性及突破性的观点,对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探索与研究。期间,项目将以通俗易懂、使用便捷、语音动画呈现方式丰富及适合个人理解能力的各种模块来对失眠患者进行个体化方案的制定,创新适合国人的新型CBTI组合式治疗方法并明确靶症状,探索CBTI治疗失眠障碍的“认知-行为-脑网络”互作的机制,为个性化CBTI干预提供支撑。

失眠障碍智能化远程交互分级诊疗一体化平台的建立及其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失眠障碍及共病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制定适合国人失眠障碍患者疾病分型和预后判断体系,有望解决大数据到精准化防诊治方案的临床转化难点,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转化与应用前景。

团队负责人简介:

1.jpg

潘集阳,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研究院副院长、精神医学科主任导师以及睡眠医学中心主任。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组长,中国睡眠研究会常务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睡眠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睡眠障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是国内外首个发表慢性失眠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的客观指标文章的团队。近 5 年在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J Affect Disorder、Radiology、BMC Psychiatry、Sleep & Breathing、PsychiatryInvestigation、Sleep Medicine 等发表 20 余篇论文,5 年总引用次数达 1076 次。参与国内外多中心睡眠障碍相关临床试验 10 余项,主持和参与制定中国睡眠、抑郁和焦虑障碍指南和专家共识 10 余部,参与编写及翻译多本睡眠障碍相关书籍 6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