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收藏网站旧站入口OA入口English
急诊电话:
(020)38688102

联系我们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13号

020-38688888

510630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广州日报】看恐怖片受惊吓 血液会凝固?

发布者:系统主管       发布时间:2016/01/18

来源:广州日报 2016-1-9

文/广州日报记者郭原毓 通讯员张灿城

  你爱看恐怖片吗?精心设计的情节配合阴森的音乐,在吓人场景骤然出现时,大部分观影者会心跳加快,全身发冷,甚至头顶“嗡”的一声,仿佛身体里的血都被冻住了。“吓得连血液都凝固了”这种错觉,看过恐怖片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近日,这一说法得到了证实,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发现,观看恐怖片会让人们血液中的凝血因子VIII水平增加。研究人员还指出,从进化角度来讲,受到巨大惊吓时凝血因子水平上升有一定好处,可以在危急时刻减少身体出血。

  “血液都被吓凝固了”

  确有科学依据

  我们知道,动物在受到惊吓时毛发会根根竖起,而人在面对惊悚画面时,除了闭眼、发出尖叫之外,经常还有大脑“嗡”一声、呆立不动的反应,想必那种“浑身血液都被吓凝固了”的体验,大家都不陌生。有趣的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诸多语言(英语、法语、德语、荷兰语)中都有“吓得连血液都凝固了”这种说法,在牛津词典里,“Blood-curdling”(使血液凝固的)这个单词被直接赋予了“使人害怕和恐惧”的含义,词源更是能追溯到中世纪。

  是否这种恐惧感有着放之四海皆准的生理基础呢?为了解答这一疑问,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恐惧情绪与凝血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可能的联系,观看恐怖片会让人们血液中的凝血因子VIII增加。该研究近日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研究人员找来24名志愿者。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志愿者先被安排看一部恐怖电影,一周后再看一部普通的纪录片;另一组志愿者所看的电影顺序相反,每部电影观看时间约90分钟。为了避免一些迷信思想让情绪产生潜在波动,研究者特地排除了“满月之夜”、“黑色星期五”等观影日期,可谓用心良苦。

  同时,研究人员在观影前后抽取志愿者外周血样,分析里面的凝血成分是否会由于观看影片而有所变化。在诸多凝血成分中,研究人员发现凝血因子VIII与是否观看了恐怖电影具有显著关联。看完恐怖电影后,志愿者们血液中的凝血因子VIII水平增加了57%,而纪录片会让凝血因子VIII减少86%。然而,这样的增减对比并没有表现在其他凝血和纤溶因子上。

  真正的血液凝结需要启动凝血机制

  对于这样的研究结果,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罗更新认为,首先这个实验的取样略小,只找了24名志愿者,如果要下进一步的结论,还需扩大实验样本;其次,从结果来看,除了凝血因子VIII以外,恐怖片没有令其他凝血因子水平上升,换句话说,不会导致真正的血液凝结。

  “直接参与人体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总共有14个,实验中提到的凝血因子VIII,又叫抗血友病凝血因子,是一种参与人类血液凝固过程的必需蛋白质,临床医疗上,凝血因子VIII缺乏会导致人类罹患血友病A。”罗主任介绍道,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里的生理浓度是不稳定的,代谢时间大概是8~12小时。

  血液凝固,即机体没有活性的凝血因子被有序地逐级放大激活,最后变成有蛋白降解活性的凝血因子的过程。一般凝血分为通过外源性、内源性两种途径,两者的区别在于参与的凝血因子类型不同。如果恐怖片真的会令凝血因子VIII升高,对血液有什么影响呢?

  罗更新主任告诉记者:“理论上说,凝血因子VIII浓度单独升高,确实可以促进血液凝固,但实际上并没有。实验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其他凝血和纤溶因子并没有随之增高,但也可能是凝血因子VIII本身没有发生酶促反应,即没有被激活。”

  此外,罗更新强调,已知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受到强烈惊吓时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分泌都会明显增多,这些激素会不会进一步促使凝血因子VIII浓度增加呢?这一点目前依然没有定论,或许未来可以通过增加实验样本量,提高影片的恐怖程度来获得更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数据。

  看恐怖片对身体不好?

  促凝血过程并不可怕

  按照实验报告中的观点,由于诸多与凝血有关的因素中只有一种与受惊吓有关联,单纯的凝血因子VIII的浓度升高并不会引发严重的凝血反应,所以健康的年轻人没有担心的必要。

  “人体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像在凝血过程中就分为凝血和抗凝血两部分。”罗更新指出,在临床治疗上,血友病人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性缺乏凝血因子VIII;还有一种是凝血因子VIII抑制物过多。虽然实验结果显示凝血因子VIII升高了,但如果凝血因子VIII抑制物也相应增高的话,就算数值变化幅度再大,凝血过程都不会发生。

  但在某些特殊生理因素下,比如处于妊娠、高龄、创伤感染阶段时,应急情况较容易形成血栓,即血液比常人更易凝固,这种情况当然是不建议看恐怖片增加刺激。“实际上,上述情况都属于生理反应带来的凝血行为,不用太在意,因为凝血因子是会被缓慢代谢掉的。”罗主任说。

  除了生理反应启动凝血机制的可能性外,打针时我们也经常碰到类似的情景——由于害怕紧张,针扎进血管后也像凝固了一样,血流不出来。“这种情况属于交感神经兴奋,大脑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使血管收缩,血流变慢。针头刺破血管时带来外界刺激,伤口随即变小变窄,阻碍血液流出。所以打针之前护士往往会先拍拍血管,让局部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