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收藏网站旧站入口OA入口English
急诊电话:
(020)38688102

联系我们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13号

020-38688888

510630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南方农村报】帕金森折磨12年 脑内放电极缓解

发布者:系统主管       发布时间:2016/08/24

来源:南方农村报 2016-08-23

帕金森折磨12年 脑内放电极缓解
专家介绍,脑深部电刺激术是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的有效手段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斌
通讯员 张灿城 
说起帕金森病,大家可能不太陌生,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症状轻的患者出现手指震颤等症,重者生活不能自理。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病中心接诊了一位深受帕金森病折磨的患者,在为其施行了脑深部电刺激术(简称DBS)手术后,患者身体抖动症状减轻,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四旬农妇患上帕金森 
来自广东农村的陈大姐,早在2004年就被诊断为“帕金森病”,这让当时只有41岁的她深感命运捉弄:正处壮年怎么就患上了这种病呢?暨大附一院帕金森病中心主任郭黎指出,患者得病,可能与其之前精神压力过大、过于劳累有关。据悉,陈大姐的儿子在1998年患上白血病,3年后不幸去世,随后她又和丈夫离婚。经历一系列打击的她,从此被帕金森病缠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大姐的病情不断恶化,她不敢独自上街,因为有时候会摔跤,到后来,陈大姐甚至无法自已洗澡、穿衣,生活难以自理。经过四处打听,陈大姐得知暨大附一院有开展治疗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术,便在今年3月底,慕名来到广州就诊。 
脑内放电极改善症状 
经过仔细检查,郭黎认为陈大姐的病情可以先用通过药物调理,然后再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俗称脑起搏器治疗,该技术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特定神经核团的位置植入微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神经核团或神经传导束来调节异常的神经环路,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郭黎解释。 
经精心治疗后,陈大姐的身体状况有了一定好转。住院20多天后,她出院返家,继续调养。医院则定期跟踪随访,以便择机手术。 
今年7月,陈大姐的身体状况终于符合手术指征。郭黎在团队的协助下,成功将微电极精准地放置在她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术后半个月,陈大姐脑内放置的仪器正式开机启动,经过严格反复调试之后,仪器释放电极,陈大姐手部抖动症状明显减轻。 
服药容易产生耐药性 
郭黎介绍,帕金森病是目前慢性病中少数可以获得较好疗效的疾病,“以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平均可以延长患者寿命10年。”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在发病之后都有一个最好的药物治疗时机,称之为治疗帕金森的“蜜月期”。 
“蜜月”期间患者服用较少种类和较小剂量的药物便可以获得比较满意和持续的疗效,而且生活质量比较高,能够保持正常的工作及生活。但经过5-8年的药物治疗后,身体产生耐药性,药效持续时间会变得越来越短。随着病情的加重,药物的控制效果会逐渐减弱,甚至只能持续1-2小时。这时候患者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当药物治疗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时,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郭黎指出。 
DBS术后可减少用药 
据介绍,DBS自1997年通过美国FDA认证用于治疗特发性震颤以来,已有超过数万名运动障碍患者接受该疗法。近年来DBS还被应用到抽动秽语综合症、强迫症、抑郁症、癫痫病等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 
那么,是否植入电极后就可以不吃药了呢?郭黎教授指出,帕金森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终身服药。但是在进行DBS手术之后,服药量可以减少1/3。
“DBS手术是中晚期帕金森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不是每个患者都适用。”郭黎强调,除了需要确诊患者是原发性帕金森病5年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外,患者年龄还不能超过75岁,若患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还需做个体化评估。
 
\  
植入电极后通过高频电刺激神经,可缓解帕金森症状。  
专家简介
\ 
郭黎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留学日本期间师从国际知名的神经病学家、日本神经病学会会长水野美邦教授。现任广东省神经内科学分会运动障碍等多个学组成员,广州市科技库评审专家。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擅长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和舞蹈病等)的临床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