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收藏网站旧站入口OA入口English
急诊电话:
(020)38688102

联系我们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13号

020-38688888

510630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南方农村报】3毫米导管腔内旋切清除股动脉

发布者:系统主管       发布时间:2017/02/24

来源:南方农村报 2017-2-18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斌 通讯员 张灿城
 
        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的医护人员,应用当前全球最先进的腔内治疗技术——下肢动脉腔内斑块旋切+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成功救治了一名股动脉支架内再闭塞的患者。
 
支架内再闭塞
 
        10个多月前,75岁的患者林大爷右下肢出现疼痛,并出现第一足趾溃疡、局部皮肤发黑等情况,逐渐加重至夜间疼痛到无法入睡,甚至连走路都成了问题。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林大爷慕名找到暨大附一院介入血管外科
张艳副教授求治。经张艳诊断,患者为右下肢支架植入术后再闭塞,导致右下肢严重缺血。而且,患者第一足趾皮肤已经发黑并且存在溃疡,病情十分危急,如不及时恢复下肢血液流通,很快就会出现脚趾坏死范围扩大和细菌感染,进而毒素攻击全身重要脏器,甚至需要截肢才能挽救生命。
 
        情况紧急,介入血管科立即展开科室病例讨论。介入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李承志介绍,考虑到患者双侧下肢动脉严重钙化,右侧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闭塞,评估传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PTS)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远期通畅率并不理想。
 
        “结合患者的病情及影像检查资料,我们决定为患者联合实施右下肢动脉腔内斑块旋切+药物球囊成形术,优先进行腔内斑块旋切术清除股动脉支架内的斑块,再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病变部位。”李承志说,这样一方面可以尽快打通血管,尽力保肢,避免截肢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中远期疗效。
 
导管“带刀”开路
 
        由于患者的股动脉闭塞十分严重,导管和导丝向前推进很困难。经过慎重考虑,手术团队决定行逆向穿刺腓动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医生们终于成功建立左侧股总动脉到右侧腓动脉的通路,然后反复通过Turberhawk斑块旋切导管进行支架内斑块旋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最终硬生生闯出一条“血路”。
 
        当膝上血管通了之后,膝下血管也通了,神奇的是,林大爷立马疼痛缓解,小腿发热,脚趾头也有感觉了。术后三天,他的病情进一步改善,不但疼痛麻木缓解,右脚也可以走路了,择日即办理了出院。
 
        李承志介绍,斑块旋切的原理是将一根带有微小刀片的3毫米导管,通过针眼大的切口进入血管里,不停地快速旋转打碎动脉内的沉积斑块,用导管将斑块碎屑吸除,进而将患者闭塞的动脉打通。而药物涂层球囊,则是通过释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药物来抑制新生内膜的生长,从而减少了再狭窄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中远期疗效。
 
        “这项新术式虽然在国内仅仅开展了一年,但技术成功率已达到80%。暨大附一院目前该类手术数量居全省前列,手术成功率可达92%-95%。”李承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