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收藏网站旧站入口OA入口English
急诊电话:
(020)38688102

联系我们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13号

020-38688888

510630

当前位置:首页 > 华医人物

伍汉邦:鞠躬尽瘁创华医,自矜己德无欲求

发布者:系统主管       发布时间:2017/11/28


6364220834419423747669998.png

2017年,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成立的第36个年头,曾经荒凉的土地在暨大附一院几代人上下求索中被创造出了一个辉煌今天。

同样是2017年,医院首任院长伍汉邦教授于9月25日在美国逝世,享年96岁。

为了感念老院长,我们特别采访了伍院长生前的学生、同事兼好友廖瑕玲教授并整理此文,惟愿这只言片语能够令我们的感激和哀思跨越有形山水与无形维度传递向远方。 

鞠躬尽瘁,敢为人先 

1948年,中国还处在黎明到来前的最后黑暗中,年仅27岁的伍汉邦在岭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50年,伍汉邦调任广东省人民医院任儿科医生,并获得了当年的医院年度劳动模范奖。1953年,伍汉邦加入中国共产党。

再翻看他此后的履历,任台山县人民政府卫生科科长,并创办台山县人民医院,兼任医院院长;筹建中山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任副院长;任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创办中山医学院石坳分院并任院长等经历赫然在列。从那时开始,同时拥有医疗技能和医院筹备与管理经验的伍汉邦开始被载入广东医疗管理事业的史册中。

1978年,国家刚从一场浩劫中平复,百废待兴。为解决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看病问题,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家侨办主任的廖承志先生提出在广州设立一家华侨医院并获国务院批准,年近花甲的伍汉邦再一次临危受命,担负起了这间医院的筹备工作——也就是后来的广州华侨医院。

在简陋无比的平房中,伍汉邦考虑的问题始终只有一个:如何用国家最少的钱,创办出一间服务海内外华人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为此,他几乎每天早晨五点便起床开始工作,奔走南北之间,于广州、北京两座城市中争取医疗用房,挖掘人事资源,访贤纳士、招兵买马……

“他(伍汉邦)甚至‘自掏腰包’养鸡希望能赚点钱贴补医院”,伍汉邦生前的学生、同事兼好友廖瑕玲说。也是从那一年,原本在广州东山区医院任职的廖瑕玲,在伍汉邦的劝说中决心来到华医,从此与伍院长成为了为华医一同奋斗的好友。

终于,在1981年10月,医院以现暨南大学教学楼一楼及生物楼一楼作为门诊部、建阳苑2楼旧楼作为住院部,开始接诊——没有华丽的高楼大厦,没有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广州华侨医院在伍汉邦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悄悄诞生,开始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

原以为,医院成立后伍汉邦便能够停止“折腾”。可他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医院能够有更加科学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他很少坐在办公室中,一边在医院的病房和门诊中穿梭,了解医生反馈、患者诉求,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医疗业务骨干往返于穗港两城,在香港的医院认真学习先进经验,一呆就是好几天。

回到办公室之后的伍汉邦总会独自思考在外所看所学与广州华侨医院的实际情况。后来,他不仅与一同外出学习的医疗业务骨干筹建了医院的ICU,更在广州综合性医院中创造性提出了“医护人员五天工作制”、“科研数据库”以及“全院病人电子档案统一管理”和“建立全自动化药房”等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并努力推动它们在医院的实施,而这些在当时看起来略显“超前”的想法,却在之后的日子里成为我们最随处可见的现实。

在此期间,家中老母亲几度病重,而伍汉邦却为了起步中的华医鞠躬尽瘁,始终未能于老人床前尽孝,只能委托亲人好友多多帮忙照顾老人。最终,伍汉邦只在1982年母亲脑梗病逝时,与她在中山医院匆匆见上了最后一面。 

自矜己德,不避贵贱 

虽然常年身居高位,伍汉邦从未以位高者自居。

廖瑕玲在中山医学院读书时,伍汉邦作为医院领导曾为他们授课,那时的廖瑕玲便惊诧于这位医院领导的办公室怎么会在地下室最阴暗潮湿的角落里。后来在工作中相处得多了,廖瑕玲才明白,伍汉邦的工作风格便是在最不好的地方创造出最好的存在。

工作上,伍汉邦对人对己从来都是一套标准。他认为“自己做不好的事没资格要求别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医院全体职工都无权浪费医院物资,包括在洗澡时只允许被使用定量的水;医院的冰箱里不允许存放个人物品;全院职工必须仪态大方整齐,不允许佩带首饰。

这些近乎不近人情的要求被它们的提出者——伍汉邦本人也严格遵守着:因为工作时间较早,伍汉邦常常没空吃早餐。“有一次他低血糖晕倒了,同事正准备给他注射葡萄糖的时候他醒过来,直接拒绝了!说太浪费医院的资源”。廖瑕玲说。

现在,华侨医院中和伍汉邦共事过的同事提起这位老院长,都喜欢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来形容他。他要求医院的服务一定要好,要求医生对待病人要有好的态度,所以他也从不对医生发脾气,出现问题都是平和的交流去沟通和解决。

“虽然温和,但外柔内刚是他的为人准则,所有人都知道他是有原则和底线的。”廖瑕玲口中的“原则”和“底线”在伍汉邦对医院的人事制度把控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即便是有专门打了招呼的人,但只要学历不够、条件不过关,伍汉邦也绝对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把人放进来。

1984年,伍汉邦因年龄原因退居二线,1988年退休,后移居美国。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年,但正是以伍汉邦为代表的华医先锋们,一路从零开始,艰苦创业,乘风破浪,才构筑了医院前十年的辉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鉴定的基石。

未来的日子里,广州华侨医院定会秉承伍汉邦老院长的遗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而他所创建的事业与不朽贡献必将与医院同辉,长久地镌刻在华医人心中。

谨以此文,纪念伍汉邦老院长。

2017年11月

(文/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