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收藏网站旧站入口OA入口English
急诊电话:
(020)38688102

联系我们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13号

020-38688888

510630

当前位置:首页 > 华医原创

榜样的力量 ——访我院心内科及老年病专家陈玉琼教授

发布者:系统主管       发布时间:2018/09/26

陈玉琼,主任医师,教授,1958年起一直从事内科临床、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专业为心血管。广东省医学会首届资深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风湿学会顾问、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主研内科心血管、老年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病防治。曾获省重大科技进步奖,发表论著40余篇。

9月13日,在医院党委查振刚书记和工会沈洁薇常务副主席的带领下,我们专程来到陈教授家中,听她亲口讲述了自己建设华医、参评“三甲”、发挥余热的多彩人生。

医院党委查振刚书记、工会沈洁薇常务副主席与陈玉琼、王敬文二位老教授合影

南下羊城建华医 十年生聚换新颜

改革开放伊始,为了在广州建成一所面向海外侨胞的综合性医院,中组部从全国各地抽调了170余名医学骨干来穗支援;一批顶尖专家的到来,为新生的华侨医院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而陈玉琼正是这只“南下大军”中的一员。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她没有在“从零开始”的挑战前停下脚步,而是怀着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奋力书写人生的全新篇章。

彼时,专家们的到来迅速充实了人才队伍,但却无法解决这所年轻医院的最大难题——医疗用房;作为建院“元老”之一,陈玉琼对这段“寄人篱下”的历史记忆犹新:“1981年,华医正式开业,因为没有办医场所,临时门诊部设在计算机大楼一楼(今暨大理工学院楼)。”在这所以“华侨”命名的医院里,却只有70张临时改建的病床,足见当时条件之艰苦。

直至今日,陈玉琼依然记得30多年前医院上下对“盖楼”的执念,全体职工都迫切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大楼。作为这段岁月的亲历者,无须借助任何材料,陈玉琼便能准确回忆起医院的每一次营建,“1982年,在第一文科楼开设了住院部;1985年,在‘英东楼’里有了正式门诊;1989年,住院部大楼建成开放……”在国家支持与全体同事的努力下,不到十年时间,华侨医院的办医条件、医疗设备便得到显著改善,一大批名医坐镇各科,迅速积累起良好的社会声誉。

陈玉琼教授为查振刚书记展示自己收集的老相片及影视资料

凝心聚力创“三甲” 言传身教树典范

90年代初期,全国卫生系统掀起争创“三级甲等”的热潮,参评“三甲”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了当时主管医疗的副院长陈玉琼身上。她坦言,正式参评前的情况非常严峻,一轮自评过后,大家才意识到华医有许多指标还没达到“三甲”标准,“都急坏了”。作为身经百战的医疗老兵,陈玉琼没有慌乱,而是立即组织同事们进行总结,制定出一系列整改方案,其中就包括对专家看诊的严格要求;当时她提出“评价一位专家,要看他有没有拿得出手的病例,这些病例具体情况如何,需要一个一个去落实”,在医院内部引起很大震动;严格管理之下,各项工作有了质的改观。

“当时大家的状态就是齐心、肯干,一定要评上‘三甲’”,回首往事,陈玉琼笑呵呵地表示那段日子是“起早贪黑”。实际上,那代华医人为此付出的辛劳与汗水,是如今无法想象的。一位护士长的家人因车祸导致瘫痪,却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即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陈玉琼从不迁怒于人,而是秉持言传身教的作风,现任华医党委书记的查振刚深情回忆到,当年的陈院长“十分慈祥、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大家”;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1994年4月,医院正式获评“三甲”,成为国内最早的三级甲等医院之一。至今谈及此事,大家一致公认,“陈老为医院评上‘三甲’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波良好势头的影响下,1996年4月,华医又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医院”匾牌,由此得到了国际权威组织的认可。

退休后,陈玉琼照旧非常关心医院的建设发展。“坐不住”的她受邀回到华医担任督导组组长,保持着当年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和高标准:她在病房搞“蹲点”,检查主治医师有没有按时来查房;她在急诊搞“突袭”,考察值班医生的到岗情况和出诊速度。陈玉琼仍在用她的信念影响着他人,“‘三甲’”医院就该有‘三甲’的样子,该达到的标准我们一定要执行!”

回看我院“创三甲”照片

伉俪情深六十载 比翼双飞夕阳红

作为华南医学界知名的“神雕侠侣”,陈玉琼与丈夫已经相伴走过六十载。每当有人造访家中,一阵急促的快门声便传入来宾耳朵,只见一位白发长者正手持摄影器材,对着来客一阵猛拍;诧异间,大家才意识到这位老人正是陈玉琼的爱人,著名整形外科专家王敬文教授。一落座,悠扬的音乐播放声便响起,经过陈老解释才知,这是王教授欢迎来客的独特方式。

陈老家中悬挂着一幅幅构图细致、装帧精美的绘画,问及这些作品的来源,陈老微微一笑,便将介绍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爱人——原来这些图画的作者正是王教授本人。今年已经88岁的王老身体非常健朗,平日里喜欢绘画、拉小提琴、听交响乐、摄影,可谓是爱好广泛。相比之下,陈老的日子则显得“恬淡”许多,超过半世纪经历所积攒的影集、日记、档案,都被她仔细地做了整理,存放在家中;每当与访客谈起往事,陈老总能从中寻找到相关的资料,令人惊叹。

“今年是我俩结婚的第六十年”,陈老与王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前不久还刚拍了一组钻石婚的纪念相片”。两位老人都曾为我国医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如今归隐林泉,相守相伴,享受无限美好的夕阳岁月,令人羡慕。

耄耋之年的陈老密切关注着医院发展,“我们要突出自己服务华侨的特色,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公关、宣传,提升华侨医院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从医超过半个世纪,陈玉琼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标准,对记者念叨着那句“不要忘记我们从哪里来”,这是她留给新一代华医人的质朴教诲。

(采写:王雪、李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