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收藏网站旧站入口OA入口English
急诊电话:
(020)38688102

联系我们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13号

020-38688888

510630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身边好医生尹海燕:在ICU,守住生命最后防线

发布者:系统主管       发布时间:2020/06/29

诊室故事

“非典”17年后,成独当一面抗疫领军者

初见尹海燕,披肩的长发衬得她格外恬静柔美,但在这柔弱的外表下,谁又能看得出这是在 ICU 干练果敢,力挽狂澜抢救患者的医者呢?不仅如此,她还有一颗舍小家为大家的心。2020 年初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尹海燕临危受命担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出征武汉,与广东第二十二批援助鄂医疗队其他医院的医疗队员汇合后。她作为病区主任带领医疗队 170 余名队员接管武汉中南医院重症病区。此次与 17 年前抗击非典不同,她从初出茅庐的小兵已经成长为带领队伍独当一面的抗疫领军者。尹海燕表示:“重症医学专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与灾难、疫情和临床生命支持救治密不可分,抢救病人任何时候我们都责无旁贷,我一早就做好了各种准备。”

接管中南医院病区后的 48 小时,53 张床位全部收满,压力很大。作为病区主任,尹海燕连续一个星期都“泡”在了病房里,制定并整改规范化的病历采集流程与基础医嘱规范、细化诊疗方案、掌握每个患者的情况……“要尽快全面摸底做到心中有数,不然连睡觉都不安心。”这样的忙碌开始后,她就再也没有停下来,每天从睁开眼开始一直忙碌到翌日凌晨,就像一个陀螺一样在高速旋转。由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遇到紧迫情况,医生既要思量争分夺秒抢救病人,又要精准评估操作细节。作为病区主任,尹海燕不断在思考,并总结了一些宝贵经验,而且随着他们细致入微地推进治疗工作,这些经验已经惠及到患者。

据尹海燕介绍,新冠肺炎感染后期,有些病人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损害,重症的管理专业化、科学监测、生命支持与救治,是有效减少死亡率的重要措施。而对危重症患者需要采取的治疗手段更复杂,比如使用较高难度的俯卧位通气法,在操作时将气管插管的患者翻身,目前已经成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改善氧合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另外,有些患者本身疾病并不严重,但精神焦虑、情绪低落,导致恢复很慢,因此,在查房时她也积极开导患者,与患病沟通交流家常。

尹海燕介绍,由于准备充分,团结一心,以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后方物资供给充足,最终这支队伍顺利完成任务,取得了两周内病区清零、病区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佳绩。

生命1.jpg

病案分析

及时诊断,让年轻的生命再次绽放光彩

22 岁的小孙(化名)是家中的独子,生活顺遂的他,一天凌晨,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困难,急忙被家人送到医院抢救,随后转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CU。当天尹海燕正在 ICU值班,她表示,当时患者气道内大量鲜血涌出,即肺内大量出血,使用有创机械通气仍无法改善患者症状,氧合极差,外周血氧饱和度测不出。同时,发现患者出现心、肺、肾、血液等多个系统严重的功能障碍。血压需大剂量升压药物才能勉强维持,可以说,彼时的小孙已经游移在生死边缘,情况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挽救年轻的生命,尹海燕带领重症医学科团队马上着手进行 ECMO 治疗,同时对患者的疾病迅速作出正确诊断: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ECMO 成功运转后,小孙严重受损的肺脏得到了休息和恢复的机会;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有效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和炎症风暴。随着治疗的深入,小孙氧合情况逐渐好转,升压药物逐渐减量至停用。随后,在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和漫长的守护下,小孙最终成功撤离了 ECMO,停用了呼吸机和血液净化治疗。

这可把小孙的父母激动坏了,本来整日以泪洗脸的两位老人得知儿子终于脱离危险了,连连道谢。看着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露出久违的笑脸,尹海燕由衷感到,作为 ICU 的医生,一定要及时恰当地诊断和治疗,才能让给予患者生命再次绽放光彩。

让心脏重新跳动,患者给 ICU 送去喜糖

50 多岁的王先生(化名)因“持续性胸痛 2 小时”被送入急诊,做了心电图,提示为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如果不立即把闭塞的血管打开,王先生极有可能出现猝死。于是,急诊科医生立即经绿色通道将其送介入室行急诊冠脉造影,并于左主干 - 左前降支近段及左主干 - 左回旋支近段病变处各植入支架一枚。术中,由于王先生血压低下,血氧饱和度仅 55%,需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维持,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患者的气道内仍可吸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此时,患者在介入术后,心源性休克仍难以纠正,转入重症医学科。

糟糕的是,王先生在转科后,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情况不但难以纠正,还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表现,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尹海燕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决定立即行“ECMO- 体外生命支持”,为患者争取恢复的时间。行 ECMO 治疗后,一场漫长而艰辛的团队战役才刚刚开始。重症医学科团队、心血管内外科团队和重症护理团队并肩作战,各司其职,患者的心脏慢慢地又重新有力跳动起来。经通力抢救和护理,一个月后王先生顺利出院。

随后,王先生也在术后恢复良好,其妻子表示,王先生是家中的顶梁柱,如果没有 ICU 团队果敢的判断及抢救,其女儿将面临失学,他们这个小家庭也将无以为继。所以,当王先生的女儿结婚时,他亲自来 ICU 送上喜糖,由衷感叹,“如果没有你们,我怕是看不到我女儿嫁人了!”

帮你问医生

如何应对 ICU 后综合征?

据临床数据分析,重症病患常比轻症患者更容易悲观消极,需要格外关注。

那么,为何重症病患者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呢?对此,尹海燕解释,总的来说,ICU 的环境有三个特点,即病情危重、亲人隔离、到处是治疗监控设备。特别是躺进ICU 里的患者身处陌生环境,到处都是仪器设备,身上插着各种导管,这样的环境会让人产生与生俱来的恐惧,再加上重症病患自身的病情压力,这些都与轻症病患有所不同。所以,一般人患病住进 ICU 及转出 ICU 后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情绪反应,也被称为“ICU 后综合征”。

因此,为了防止出现 ICU 后综合征,入住 ICU 的患者均需要做好心理干预,除了专业的心理和药物治疗外,还可以利用其他沟通方式,如手机视频连线等,帮助患者建立家庭支持体系。因为患者被隔离治疗会感到孤独、消极,所以帮助联系其家庭成员,获得亲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有爱才有希望,这也是帮助抑郁情绪改善的常见方法。

在患者稳定期,最好有熟悉的人陪同,这样患者容易接受,也更方便与参与治疗的医生讨论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让患者有被重视的感觉,有助于增强信心,使病情更快地好转。


生命2.jpg

【个人档案】

尹海燕,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委会主委,广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通讯编委。2003 年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擅长医治:脓毒症、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损伤等急危重症疾病诊治。

【记者】张洵

【通讯员】张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