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收藏网站旧站入口OA入口English
急诊电话:
(020)38688102

联系我们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13号

020-38688888

510630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暨大附属一院开展嗜铬细胞瘤特异性分子影像诊断新技术

发布者:系统主管       发布时间:2022/12/06

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依托国际先进的核医学分子影像临床转化平台优势,在国内率先开展嗜铬细胞瘤新型示踪剂18F-间氟苄基胍(18F-MFBG)PET/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分子影像诊断前沿技术。
4年前,30岁的张先生因患高血压到当地医院治疗。CT检查提示,其双侧肾上腺占位性病变。2018年至2020年,张先生分别接受左侧及右侧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病理结果提示,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今年8月,张先生因咯血和发热,在当地医院做CT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左下肺叶肿物。纤支镜下肺肿物活检结果结果张先生提示为副神经节瘤,不排除嗜铬细胞瘤。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定位嗜铬细胞瘤病灶及患者转移灶情况,11月10日,张先生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科接受可特异性显示嗜铬细胞瘤病灶的国际前沿新技术:基于新型示踪剂18F-MFBG的PET/CT分子影像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双侧肾上腺术后未见复发,但全身发现左肺、腹膜后淋巴结、枕骨左份和左侧颞骨岩部骨的多发转移灶。该特异性分子影像新技术为张先生明确了嗜铬细胞瘤全身转移灶的精准定位诊断,为进一步制订治疗方案,尤其是131I-MIBG放射性药物靶向内照射治疗提供了依据。
据该院医学影像部主任兼核医学科主任徐浩教授介绍,这种分子影像诊断前沿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人体内有一种名为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的跨膜蛋白,负责将去甲肾上腺素转运到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突触末端,以及神经内分泌肾上腺嗜铬细胞当中。在病理情况下,神经内分泌来源的恶性肿瘤,例如嗜铬细胞瘤高表达NET。而MFBG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胍乙啶类似物,可被高表达NET的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灶肿瘤细胞摄取,并停留在细胞质中。因此, 18F-MFBG PET分子显像可以用于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灶的精准定位诊断,具有灵敏性高和特异性强的优势,还是恶性嗜铬细胞瘤131I-MIBG放射性药物靶向照射治疗的筛选和疗效预测的重要手段。

此外,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该院核医学科还开展了新型示踪剂68Ga-DOTATATE(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和18F-FDOPA(多巴胺代谢显像)PET分子影像诊断前沿新技术。(文:王璐 来源:健康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