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收藏网站旧站入口OA入口English
急诊电话:
(020)38688102

联系我们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13号

020-38688888

510630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信息时报】睡前刷机两小时,翌日人体缺“电量”

发布者:系统主管       发布时间:2018/04/11

来源:信息时报 2018-03-21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蒋隽 谢菁菁 通讯员 张灿城 李晓姗) 今日是第18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睡眠日的主题是“规律作息,健康睡眠”。近日,广州各大医院陆续开展了与睡眠相关的义诊和科普活动。有专家指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按时吃饭、到点睡觉,已经受到了诺贝尔奖级别的重视”。

案例:大学生习惯熬夜连续旷课

21岁的小杨正在读大三。上学期的一天,小杨的家属接到学校电话,说小杨已经连续严重旷课2个月了,甚至连期末考试也缺考。据同宿舍的同学反映,小杨最近半年的作息很不规律,经常通宵玩网络游戏或者看书,白天则睡觉,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跟小杨沟通后了解到,小杨白天的学习效率低,习惯晚上熬夜看书和玩网络游戏,白天睡觉,直到下午三四点才醒来。潘集阳对小杨进行从22时至次日16时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后指出,小杨患了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这是一种慢性睡眠紊乱,患者睡眠觉醒时间通常推迟2小时或更多。这类患者往往不能在期望的时间入睡和觉醒,通常晚睡晚起,会出现日间思睡、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等症状,影响到社交能力,甚至出现社会退缩行为和抑郁。此障碍的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0.17%,青少年患病率为7%~16%。

解读:

作息混乱易诱发疾病甚至肿瘤

据潘集阳介绍,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控制人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解释了个体是如何让自己的生物节律适应昼夜变换,以保证生命的稳态。简言之,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按时吃饭、到点睡觉,已经受到了诺贝尔奖级别的重视”。

“睡眠具有保存能量、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学习记忆等重要作用。其特点之一是机体可迅速从睡眠状态转换到觉醒状态。”潘集阳表示,睡眠与觉醒的转换受昼夜节律等多种因素的调节。然而,互联网时代开启了全民熬夜的潮流,加班熬夜、刷手机熬夜、狂欢熬夜、习惯性熬夜等情况屡见不鲜。潘集阳指出,有睡眠调研结果显示,约90.7%的大学生存在各种睡眠问题,其中熬夜最常见,极少数学生在22时前入睡,近50%的学生在24时后才入睡。人们越睡越晚,相应地,越起越晚。混乱的作息不仅会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同时也会造成大脑功能障碍,诱发各种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

建议:不必太早起床锻炼

据潘集阳介绍,根据科学家对人类心理和生理活动节律性的研究,一天24小时,人体的生理特点并不相同。首先,并不建议大家过于早起。7时30分左右,人体才开始肠蠕动,褪黑素分泌停止。褪黑素具有延缓衰老、抗击肿瘤、改善睡眠、调节免疫的作用,对人体非常重要。“有的人住得离上班地点远,要起很早赶路,有的人早起锻炼,其实都不好,此时人还在迷迷糊糊(的状态)。”

对于上班族来说,早起锻炼辛苦又不科学,那晚上锻炼适合吗?“17:00后,人体心血管和肌肉功能最强,是人锻炼的最佳时机。18:00后,血压和体温都达到最高。”潘集阳建议,上班族可以在下班后运动锻炼,但不要拖到太晚。

“20点褪黑素开始分泌,21点肠蠕动抑制,开始为睡觉做准备。”潘集阳指出,因此,21点半后就可以上床准备睡觉了。但他提醒,“躺床上不要猛刷手机、iPad。研究表明,晚上看手机、iPad两小时以上,对睡眠和第二天的精神状态都有影响。”

潘集阳指出,“20点到第二天7点30分,是褪黑素分泌的高峰。白天13点到14点,也有一个褪黑素分泌小高峰。因此,中午最好睡个简短的午觉。”午睡时间在15分钟到半小时最为适合。

提醒:

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是规律作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睡眠问题如失眠、惊醒、劳累及疲倦等,都只是一过性的,而且可以调整过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李涛平指出,“睡眠时间长短也有个体差异,不一定睡眠的时间长就好,高质量的睡眠更重要。”正常睡眠期间,浅睡眠、慢波睡眠和快动眼睡眠交替出现,反复循环3~5次。睡眠质量良好的人,一般都有充足的慢波睡眠和快动眼睡眠阶段。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治医生李丹青指出,频繁的睡眠打呼噜会导致睡眠片段化,造成白天精神萎靡不振,昏昏欲睡,使成人工作能力下降、瞌睡驾驶,在儿童身上则表现为学习效率下降。更可怕的是,打呼噜和睡眠呼吸暂停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卒中等,在过度疲劳和饮酒过量的极端情况下可导致猝死。

据介绍,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是规律作息,睡子、午觉,子即晚上11时前入睡,按时起床;午即中午12时左右小睡15~30分钟,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市民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一旦家人反映自己有打呼噜的现象,建议尽快到呼吸睡眠中心就诊治疗。